当安徽省某市某区的被征收户陈中华(化名)拿到盖有区政府公章的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》之时,其中“有证房屋一百多平方米、无证房屋三百多平方米”的认定以及远远低于预期的补偿标准内容,犹如一记重拳给了他沉重一击,一度让他极为失望与迷茫。而北京李顺华、韩海祥律师的介入,最终让某市中级法院作出公正判决,撤销了区政府对他作出的上述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》。这起案件生动诠释了:在征收维权案件的博弈中,专业律师不是简单的 “代理人”,更是能精准击中行政行为要害的“破局者”,亦是被征收户合法权益的“维护者”。
一、被征收户的维权困局:二重难以突破的壁垒。
陈中华的遭遇折射出被征收户在征收维权中的普遍困境。在行政机关强势推进征收项目的背景下,被征收户往往面临二重壁垒:
其一,征收行为违法的隐蔽性。行政机关的征收行为常常披着“公共利益”的外衣,但对于项目是否确实因为公共利益而启动征收,其征收行为是否真的符合相关规划、计划,评估机构选择选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一系列事项,普通被征收户往往难以识别。
其二,征收双方举证能力天差地别。被征收户对房屋面积、用途、价值等事项的主张,往往因缺乏“官方认可”的证据而难以被采信。而行政机关拥有强大的行政资源,其对于证据的收集、提供能力远远强于被征收户,这就使得被征收户处于举证弱势地位。
二、律师的破局之道:在细节中寻找胜诉关键。
李顺华、韩海祥律师介入陈中华征收补偿案件之后,并未被区政府提交的数十组“合法证据”吓退,而是从三个维度找到了案件突破口:
第一,锁定对方证据的漏洞。针对区政府提交的认定陈中华房屋面积和用途的证据,代理律师指出:房屋丈量表未经户主签字确认,预评估表未依法送达,剥夺了陈中华申请复核权利。同时,强调陈中华提交的营业执照能证明房屋实际用于经营,区政府所谓仅是“居住用途”的认定明显与事实情况不符。
第二,直击程序违法的核心环节。代理律师在庭审中重点指出:评估机构选定程序严重违法—未先组织被征收户进行协商,选票真实性存疑,且选定时间早于征收决定的作出时间。这一主张让法庭意识到该项目征收程序的严重违法性。
第三,精准正确适用法律法规。面对区政府援引的地方政策,代理律师紧扣国务院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、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》,强调“评估结果需公开送达”、“被征收户有申请复核权等法定权利”,指出地方政策不得违反上位法。
三、本案胜诉的启示:律师是平衡天平的关键砝码。
最终,某市中级法院判决撤销对陈中华作出的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》,理由正是“主要证据不足、程序违法”—这与代理律师的辩论观点高度一致。对于被征收户而言,陈中华案的启示在于:面对征收补偿决定,切勿因其是“官方文书”而就以为其是当然合法的,从而放弃维权。
专业律师能帮助识别行政行为的违法点、固定关键证据、制定诉讼策略,让每一份合法诉求都有被倾听的机会,让每一份合法权益都有被维护的机会。正如李顺华、韩海祥律师在案件中展现的,维权的核心不是对抗,而是用法律智慧让权力在规则内运行,让公平正义真正照进现实,让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。